思想教育研究

以文育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引言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战略任务的推进,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 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冲击。加强和改进小学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任务。“文以载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发挥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文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组织规划

1.坚持正面教育,渗透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全面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正面形象,不能引导学生去揣摩反面人物形象。比如《司马光》《小英雄雨来》等课文都是塑造了正面的人物,是学生应该效仿学习的榜样,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这些人物所具备的品质,这样才能弘扬正能量,引导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

2.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把握好思想教育重心

对于每篇课本,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应重视和研究教材中所蕴涵的、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教育因素[1]。如在《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中,仅取“狼的凶残,羊的善良”这一点是不够的,有的教师让学生叙述故事的结尾,结果学生想象出许多“狼被打死,小羊得救”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不但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而且使儿童认为“只要善良就可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这篇课文的思想教育重心应该是引导学生领悟“那些凶残的坏蛋在陷害好人时,总是绞尽脑汁,无中生有去找借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悟生活

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正是因为语文学科这样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才有独特的优越性,才会显得很自然,不会让学生觉得那么生硬,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美,认识到作者的心灵美,分析创造美的技巧,进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去想象和探索,尝试创造美,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生活、美的艺术、美的理想,陶冶和净化心灵,激发认识美、追求美、建设美的激情,使之成为向真、向善的自由创造的力量[2]。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桂林山和漓江上的美景,当学生看到这样景色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热情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并且联系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又会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三、捕捉最佳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思想

课堂教学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合理渗透德育,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称赞》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称赞他人的意义,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做到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课文中讲述了五位八路军革命军人在狼牙山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后陷入绝境,英勇的跳下悬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革命英雄那种临危不惧、抗战到底的精神,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立志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四、把握尺度,注重思想教育效果

1.把握小学生认识发展阶段性的尺度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如果在低年级搞得过深,或是在高年级过浅,都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比如《繁星》一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有三种表述:①爱大自然;②爱千百万普通民众;③给人温暖和光明的人(事)是可爱的。选择①太单薄,此时学生早已建立了这样的观念。选择②太深奥,要借助对作者写作时思想的了解和懂得象征手法才能理解,这显然超越了阅读水平。而选择③并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跃动”后可以接受。因此,③所表述的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接受水平。

上一篇:青少年学生“沉迷于手机”现象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