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新著评介】????
作者:李建华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近几年,国内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成为最强音之一。由李义天、张霄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的《传承与坐标——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就是这种强音中比较有震撼力的,这种震撼力来自于对国内外13位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知名学者的采访,为我们提供了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立体化视角。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内容的呈现是立体化的。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解容易偏狭,甚至认为它仅仅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伦理思想,并进一步得出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最重要部分的结论。然而,这本《访谈录》却打破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固有观念,给我们呈现了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丰富内容的多重视角。该书主编之一的张霄曾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区分为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伦理学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体系。而李义天在《访谈录》的“前言”中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复杂而多样的知识光谱,其中“既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伦理问题的论述,也包括他们的后继者以及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所参与的论辩”。这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区分为了三种类型: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伦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后继者的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者的伦理思想。这无疑是一种较为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专家的访谈是立体化的。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要挑选出代表人物并进行学术采访,实在是一件难事,但《访谈录》做到了,令人钦佩。接受采访的13位学者中,不但有中国学者,也有西方学者,不但有英美学者,而且有俄罗斯和日本学者,可以反映出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整体水平。通过学术采访的方式,让全球某一研究领域的顶级学者的思想汇集在一起,让读者可以通过一本书,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多样化学术思想的魅力。这样一种学术汇聚与传播的方式,能让我们通过对话,简单而清晰地了解这些学者的整体思想和个性化贡献,不失为一种创新。如,接受采访的国内四位学者,都是笔者十分熟悉的、尊敬的学术长辈。宋希仁教授的《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体系的经典作品。宋惠昌教授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学》应该是国内第一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著作。唐凯麟教授的《伦理大思路》构建了一个适应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学体系。章海山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经典之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者“后经典”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打通”,形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流。
对历史传承与新时代新坐标的把握是立体化的。《访谈录》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世界性视角,也构建了“一种承接历史脉络、面向世界舞台、回应经典问题而又立足中国现实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这是《访谈录》组织者的正确选择。如果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伦理学体系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题中之义,那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无疑就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新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有别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西方伦理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伦理学新形态。从发展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点,而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结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因此,明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深层结构及其在中国当代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缘由,是承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因和血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深层结构,无论是从共时性角度,还是从历时性发展角度考察,无不体现着对人的存在、人的发展、人的自由等问题的深层把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人的发展完善作为理论出发点,把面向现实生活,致力于发现、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人的新问题作为行动主旨,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和活力之源,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的真正价值所在。
上一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易文化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