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哲学是科学之母”,一直以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发展都极其繁荣,但是科技却没有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
主要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社会上层因素一个是基层因素。
从社会上层因素来看,自汉朝起儒学就在众多思想文化中占领了主导地位,成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手段。在统治者看来农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只不过出于辅助地位。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我国发展出了一些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但也仅限在技术层面,没有深化到科学层面。
从基层因素上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以农民为主,在古代受教育的权利往往只限于社会上层,而这些人往往专攻政治,在这种条件下,科学自然很难得到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技没能与思想同步发展的社会上层因素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时期:
第1个阶段是春秋战国,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同时,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技术开始完善。还留下了《黄帝内经》等科学著作。
第2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科学家,比如说大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等。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峰期往往都是动乱时期,这是因为在和平时期统治者往往会加强对百姓们的思想控制。当然唐宋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两个时期往往是将已有的科学转化为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
(一)统治阶级所实施的政策限制科学发展
(1)焚书坑儒
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使很多思想理论被迫消失,虽然当时秦朝烧毁的大多是思想类的图书,并没有焚烧科学技术类的书籍,但是,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思想支持科学将没有根本。
同时坑杀儒生方士400人更是使百姓不敢将自己的思想发展开来,这对科技的打击是极其重大的。
秦始皇的这一行为,使士人阶级成为了皇权的附庸, 使思想成为了皇帝的工具。自此以后,世人阶级的思想大多被封建皇权所控制,百姓们失去了自由思想的权利。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因为在百家思想中,儒学思想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但对于科技发展来说,儒学相对于墨家学说缺乏一定的科技含量。
孔子在创立儒学时,一部分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思想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主要集中在思想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但是科学的发展需要基于实际。墨家思想就涉及了很多科学理论,道家思想中也涉及了很多有关自然界的思想,这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儒学的过错,而是统治者独尊儒学,限制其他思想发展的过错,统治者的这种行为使儒学的短板被扩大,使科学的发展受到打击。
(3)科举制的实施
科举制的实施创立于隋唐时期,主要是为了替封建统治政府选拔人才,但是科举制的选拔方式存在局限性,通过这一方式选拔出的人才往往是文章写得好的人,这就意味着那些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人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阶级。在这一制度实施之后,科技研究渐渐与知识分子阶级脱离,渐渐的科技只有手工业者才会潜心钻研。
同时,科举制的实施在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种官僚主义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君子要习“六艺”,其中就包括数学,天文,地理等,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六艺”的范围渐渐缩小,尤其是科举制实施以后,士大夫阶层更是不屑于学习数学、科技等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国古代科技没能与思想同步发展的基层因素
(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在封建历史进程中,中国一直处于农业社会,这使封建社会的百姓们缺乏冒险精神,农业发展并不需要很大的科技支持,因此在民间严重缺乏产生科学的积极性。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产方式中,人们的思想往往清心寡欲,相比于西方大海文化来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基础文化并不适合基层科学的发展。
上一篇:中国美院:将艺术表达融入党史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