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后世数代的发展,到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了中国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之久。
毫无疑问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它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教育标准,制定了基本的社会规范,很好的教化了世人,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儒家思想的弊端都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一、儒家思想的后世演化
1、坎坷的儒家
其实后世所说的儒家思想,和孔子最先提出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先秦时代社会礼崩乐坏一片混乱,当时的各家学说都在寻找救世救国的方式,也在寻找教化世人的方法。
后来法家和儒家崛起,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针锋相对互有输赢,后来秦国变法富强并逐渐统一六国,此时法家迎来了巅峰时刻,同样也对儒家带来了致命打击,后来秦始皇和李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统治行为,让尚且没有完善的儒家几乎被消灭。
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这个时候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恢复,统治者们在初期引进的是“黄老之道”,也就是道家的无为之治,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民能够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让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快速的恢复元气。
虽然这个阶段汉王朝对其他思想学派的约束不高,大家也都有所发展,但想要再次回到百家争鸣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的国力已然空前强大,道家的思想不再适用,这个时候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儒家学说被摆上台面,而这一思想第一个证实的就是“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
图片:法家代表李斯剧照
2、统治的工具
在这种标准下,神权、君权、父权被很好的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帝制时期的神学体系,这也就造就了一种阶级心态,那就是臣子必须忠于帝王,妇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丈夫,孩子更要做到孝顺父母。
更关键的是,天下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天子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不过平心而论,不管是“君权神授”还是“三纲五常”,其实都不是最初儒家所倡导的,这并非随便说说,而是有真凭实据的。
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儒学的先贤,孟子口中的君王和治世之道与董仲舒可谓大相径庭,所以很明显的一件事,董仲舒怂恿汉武帝罢黜百家,是为了迎合封建帝制的完善,为了取得统治阶级的喜好,用到的儒家思想也不是最原始、最纯粹的,而是刻意加工过的。
这种事情并非只有董仲舒做过,后来的朱熹等人对儒学进行改良的做法,说白了,都是异曲同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董仲舒人物简介
二、“封建儒学”下的弊端
1、对个人的影响
这种被后人加工过的儒学思想可以称为“封建儒学”,它带来了哪些弊端呢?首先就是让人们过于死板教条,也就是过于模式化。古代很多的朝代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都会陷入到一定的危机之中,如果遇到年轻有为的皇帝,或者是有责任心的大臣都会想要变法改革,以便让王朝中兴。
这在现代看来自然是好事,但在古代往往会有一大批朝臣站出来反对,而这些反对之人中大都是饱读圣贤书的大儒,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儒家思想带给个人的巨大影响,只会按部就班的延续眼前的利益,不会放眼未来应对危机,在家庭上亦是如此。
图片:朝臣站出来反对剧照
其次一个影响就是人们的道德和法律很不容易分清,儒家思想很大的一部分都在强调德道修养问题,因此古代大多数时候对人们的约束都是道德大于法律,如果是太平盛世还好,稍微社会动荡一下就会演变成德治无德,法治无法的混乱局面。
众所周知,儒家学说希望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修德之路,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过于强调就让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让人们忘记了法制,这就慢慢造成了一种社会制度层面的缺失,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准则往往会出现偏离,最终导致公众缺乏必要的法治思维。
上一篇:山东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打好打赢刀刃向内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