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伍勇 杜卓滨 摄影报道
6月18日上午,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朱德旧居陈列馆里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一位90多岁的老人,将自己收藏的三册《朱德同志早期革命活动资料》以及其他关于记载南溪早期历史的相关文献资料,捐赠给了朱德旧居陈列馆。馆长陈勇十分激动,他说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南溪进一步挖掘整理朱德同志早年在川南的革命活动史实,充实和完善地方文献。
朱德同志如何与南溪结缘,在南溪有着怎样的故事?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南溪朱德旧居陈列馆,在讲解员尹斯瑶的带领下,聆听朱德在南溪的故事。
投笔从戎 棉花坡战争一战成名
走进第一展厅,记者注意到一首诗: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尹斯瑶介绍道,这是朱德在决心离开老家前往云南报考讲武堂时与朋友们告别写下的《赠诸友》。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自小便勤奋读书。1908年,朱德任教于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决心投笔从戎,去寻找一条真正的救国道路。
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并在当年参加了蔡锷等云南革命党人在昆明发动的重九起义。1916年川滇两军会师,准备攻打泸州,但被北洋军抢占蓝田,护国军败退纳溪。
朱德奉命支援纳溪,在纳溪棉花坡,他灵活运用夜战、白刃战和迂回侧击等战术,在兄弟部队的支援下击溃了北洋军队,取得了棉花坡战役的胜利,也鼓舞了护国军的斗志。随后朱德支队担任了主攻任务,连续突破北洋军队防线,进驻泸州。护国战争结束后,朱德的部队就驻扎在川南泸州和南溪一带。
“棉花坡战斗是朱德的成名之战,这场战斗反映出朱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宝贵军人品格,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尹斯瑶说道。驻军川南期间,朱德带领的军队积极在南溪进行剿匪。在平定匪患之后,他又带领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开办铜元厂,造福南溪,成为了威震西南的爱国名将。
思想转变 寻求全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展厅内有一幅场景十分吸引人,一颗茂盛的树下,有两人正在交谈,身后是群山和滔滔江水。他们就是朱德和孙炳文。
因为辛亥革命后内战频繁,民不聊生,朱德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此时他通过李贞白的介绍结识了孙炳文。二人在知识、政见、性格等都有较多的共同点,很快成为挚友。
在与朱德相识后,孙炳文给朱德介绍了大量诸如《新潮》《响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大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带到川南,朱德与孙炳文组成学习小组,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这时朱德和孙炳文也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探寻中国的前途。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引起了朱德的注意。他与孙炳文反复对比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辛亥革命后的情况,认为中国的革命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了问题,今后不能继续走旧军队所走的老路,但在走上其他道路之前,应先研究外国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朱德说:“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于是二人相约出国学习。
为了支持朱德出国求学,他的妻子陈玉珍说服家人支持,变卖家里部分田产,为朱德筹措出国资金。1922年5月下旬,朱德告别妻儿,从南溪出发,辗转重庆、北京、上海,最后远渡重洋,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全新道路。
不忘南溪 再回宜宾视察工作
一条起点为南溪、终点为德国柏林的路线,蜿蜒在展馆地下,这是朱德万里寻党的曲折路程。从南溪出发,朱德辗转北京、上海,最后远渡重洋到达德国,在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同年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夙愿。
离开南溪之后,朱德一直没有过忘记南溪这片曾经战斗生活过的热土,多年间,朱德前后写了四封家书给妻子陈玉珍询问家中事务,讲述国内形势。1961年4月13日至14日,朱德专程到宜宾视察宜宾县(今叙州区)安边镇酱园、宜宾纸厂和翠屏山。
午饭时朱德吃到了久违的宜宾燃面和南溪温癞子白砍鸡,十分赞赏地说:“几十年没吃到了。”尹斯瑶介绍,朱德早年在南溪居住时,最喜欢吃温癞子白砍鸡。朱德还说这些传统食品不能失传,注意继承下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1961年4月15日下午,朱德离开带着对宜宾人民的浓情厚意离开宜宾。
上一篇: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全力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