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作为英国重要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先驱,威廉·莫里斯一生致力于将“艺术审美”与“社会革命”融为一体,开创了艺术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开辟了政治美学研究的崭新路径,成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谱系之一。近年来,伴随政治美学的复兴,莫里斯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备受学界关注。莫里斯艺术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中阐释这一思想,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里斯研究升温
莫里斯通过精湛的文学创作来论述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各种社会演讲中加以宣传。莫里斯思想在20世纪之初传入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左翼文化运动期间形成高潮,后逐渐被人淡忘。
新中国成立后,莫里斯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金才告诉记者,国内莫里斯文学作品研究的开山之作是1962年翻译家黄嘉德的《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一文,但此后几十年莫里斯文学研究似乎曲高和寡。直至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殷企平发表著作《“文化辩护书”:19世纪英国文化批评》,莫里斯才开始全面进入国内英国文学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国内莫里斯研究的热度骤升,每年都有数十篇以莫里斯为主题的论文发表,关于其思想研究的著作和课题亦逐渐增多。
在莫里斯艺术思想体系中,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立君表示,尽管莫里斯主张建立的艺术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但也包含了不少积极的现实因素。如他积极复兴传统手工艺,反对庸俗的审美趣味,倡导艺术化的劳动,认为人人都能享受艺术,主张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等思想。
莫里斯的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杨金才提出,莫里斯启示我们,坚持发展为人民所创造和共享的社会主义艺术,应充分发挥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引领、审美和道德教育作用;莫里斯的快乐劳动理念,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提倡创新;莫里斯在文学创作中对理想社会愿景的规划和展望,启示我们深入思考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对莫里斯而言,社会主义意味着一种与自然世界产生可持续互动的独特方式。他吸收马克思的理论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现实之中,为进步环境主义者提供了指引。
杨金才强调,深入研究莫里斯,可以进一步梳理和挖掘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及其思想资源,还可以深入阐释社会主义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断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理论资源与现实活力。
客观认识莫里斯文学作品价值
莫里斯的文学作品是他的美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他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社会改造功能相结合的旨趣。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莉表示,借助文学虚构性特点,莫里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勾勒出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愿景,绘制出通过艺术提升民众审美和道德意识,以实现社会解放的路径。深入研究莫里斯的文学创作,有助于我们挖掘莫里斯艺术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进而呈现其作为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多重面貌。莫里斯的文学创作兼具政治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莫里斯在文学创作中强调美的教化功能,赋予艺术以解放现实的能量;不仅极具想象力,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和回应;内涵丰富,包含他对快乐劳动、艺术创新、生态文明、审美教育等的思考和倡导。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朱海峰提出,莫里斯历史传奇作品中的魔幻色彩架起沟通历史和未来的桥梁,通过历史反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这种魔幻色彩描绘了人们在未来社会主义生活的场景,坚定了人们通过斗争变革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最终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
张莉表示,艺术社会主义是理解莫里斯及其文学创作的恰当切入口,但不可因此忽视莫里斯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价值;莫里斯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艺术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表达不尽相同,我们应客观认识和呈现这种差异性甚至矛盾性,深化对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形塑过程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保持自觉,对莫里斯思想遗产有所甄别,避免片面拔高研究对象,以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其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当下主流价值构建中的作用。
上一篇:孙莉莉:绘本阅读的重点在于“教育家长,解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