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妇人大全良方调经思想探析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妇人大全良方》[1]又名《妇人良方》,成书于1237年,是集南宋以前妇产科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于一体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的妇产科专著[2]。作者陈自明,字良甫,南宋著名妇科医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旴江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3]。

序中谈及撰写该书之缘由,系因医学之术本难,然医妇人更难,又当时医妇人之书如《专治妇人方》《产宝方》皆“纲领散漫无统,节目谆略未备,医者尽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4]。这重重困难令当时医家发出“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感叹。幸而良甫三世业医,宅心仁厚;又精通医理,洞明医术;且爱重妇人,擅长女科,遍行东南,穷究真理;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验方,结合临床经验,成编此女科一书。该书根据女性不同生理阶段特点,设有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纲张目举,内容丰富,论述精详,方药俱备,是后人学习研究妇产科相关理论的重要资料之一。

陈氏将调经置于妇科众疾之首,深刻认识到妇人月经与求嗣、胎教、妊娠等阶段环环相扣,息息相关。月经调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妇科众疾的发生,才能保障女子妊娠产子等后续一系列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长期的生活观察和医疗实践中,陈氏积累了丰富的妇科调经经验,总结了南宋以前诸多医家的妇科调经理论,为妇产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世医家妇科调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现将其调经思想总结如下:

1 充经血之物质基础

1.1 妇人气血贵重,应当谨慎调护 陈氏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以血为养,气血是妇女各项生理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在《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陈氏援引了诸多医家医著的观点来论述气血对于妇女的重要性。如引用《产宝方》“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然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1]10,蔻宗奭“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1]17,《博济方》“夫人将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1]43等论述来说明妇人之气血贵重,应谨慎调护,气血充足则神清爽朗,气血调和则百邪不能为害。足见陈氏对妇人保养气血以防病固本的重视。

1.2 调经重补气血,饮食药物纠偏 月经乃胞宫定期藏泻经血、推陈出新血液的外在生理表现,月经的来至依靠气的推动,月水的盈满依赖精血的充养,气血是构成月经的物质基础。陈氏认为,劳伤气血致令体虚,是导致妇女月水不调、月水不通、室女经闭、月水不利等诸多月经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调经方面,陈氏主张充养经血之物质基础,纠偏体虚之致病根源。

一方面,他强调从饮食入手来补养气血,以充经血之源。正如《调经门·精血篇》中“女子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1]10的记载。人身之气血,得于饮食充养、赖之脾胃化生,脾胃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若胃不受纳,脾失运化,则生血乏源矣。对此陈氏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月水不通方论》中记载了因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水谷导致妇女月水不来的情况,“肠中鸣则月水不来,病本在胃,胃气虚,不能消化水谷,使津液不生血气故也”[1]13。在《产宝方论》中记载了妇人因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导致经血不来的症状,“其血不来……或外感风寒,内受邪热,脾胃虚弱,不能饮食。食既不充,荣卫抑遏,肌肤黄燥,面无光泽”[1]10。可见健运脾胃以助水谷化生气血是陈氏从饮食入手来补养气血的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他强调从药物入手来补养气血,纠偏体虚。陈氏重用四物汤,将其称之为通用方,有效方。认为在此方基础上只需加减化裁便可用于妇人经病,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诸症。此外,他在《养生必用》论经病中记载了医家误治害人的调经案例,“医见经不行,就用虻虫、水蛭等行血药,见热则用除热诸寒药,实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药行之,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人,虽捶楚并下,不可得也”[1]14。在批判他们辨证狭隘、不晓变通的基础上,陈氏提出当以“虚实辨证”经不行,并非见经不行就用行血药,见热就用诸寒药。对于那些发落面黄身羸瘦之血虚发热经血乏源之经不来者,陈氏主张“但服以养气益血诸药,天癸自行”的调经方法,足见陈氏辨证施治之灵机活法,临证思维之缜密周详,辨病谋虑之深邃高远。

上一篇:浅议民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