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朱子文化|漫谈朱子思想渊源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5

论朱子思想离不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儒家思想,论儒家思想,离不开哲学,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在古代,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儿童入学,首先要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许多人习惯认为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主流思想;道家教导人们顺乎自然,儒家强调个人社会责任、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强调自身修养,深信因果报应,超脱轮回,度己度人。

在夏、商、周时期,人类受教育限制,思想上主要为对自然崇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到了春秋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的繁荣思想现象,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尤为重要。孔子开启平民教育之门,有教无类,编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不仅对经书予以新的注解,对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人与人的关系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走上轨道,井然有序,首要的是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的品德,强调仁和义,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命,为而无所求。努力追求理想事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的儒家思想经后世子弟的努力逐渐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而风涌潮起、纵横捭阖的诸子百家,各种思想流派,如墨子的墨家,老子的道家,惠施的名家,邹衍的阴阳家,韩非子的法家,孙武的兵家,苏秦的纵横家,吕不韦的杂家,还有农家、医家、小说家等,他们或因述说的思想领域范畴不同,或因受时代条件限制,或消或亡,或成为军事、法制、农业、医学、天文历法、建筑等行业学科思想。唯有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主流思想位置。

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编定的《乐》已失传,只剩五种,后人称为“五经”。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尊崇孔子,以儒家思想教导人民。自此以后,直到清末,《诗》《书》《礼》《易》《春秋》都是国学(国家设立的大学,小学)中的学习课本。两千多年以来,无数学者致力于五经的钻研,形成了许多流派,编撰许多注释五经的书。前汉的人把孔子所编定的书叫“经”,认为是万世不变的真理,而把战国以来后人注解阐述的叫“传”。后汉时代,人们对经、传的意义不易看懂,于是为经、传文句作注解,叫做注或笺。到了唐代,对汉人的注也不易看懂,因而又有学者为注作解释,叫做“疏”。唐朝孔颖达所编“正义”,就是“疏通”汉魏人的注,作疏必须遵守汉代说法,不许违反注文的意义。因而遭后人非议,到了宋代,研究经学有了很大变化,不再遵守汉人及唐人的解释,而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去解释经文,有的甚至批驳经文,改动经文,掀起新儒学运动。本来,孔子所编六经,自汉以后只剩五经,后历代又把汉人所认为的传也升为经,到唐代共有十二种,即为《诗》《书》《易》《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到宋代又加上《孟子》,形成“十三经”。

但是十三经的文本,很少是孔子所定的文本,不少汉人所认为传的都是战国或汉初人的著作,就是五经的文本,在秦始皇焚书时散失无存,是汉初学者凭自己记忆编写出来的,而今所传的文本,又有许多经过后人改编而成,所以,经书的来源虽然远古,但它远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为了匡正书义,朱子继承周敦颐、二程、张载、游酢、李侗等人思想,把《论语》《孟子》连同从《礼记》中分出来的《中庸》《大学》两篇,加以注释,号为四书。宋理宗以后,朝廷明令,以朱子解释为标准,此后,朱子《四书集注》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元、明、清的人先读四书,后读五经,五经可以专习其中一种,四书则必须统统学习。

朱子以儒家政治伦理哲学为中心,吸取佛、道哲学思辩成果,健全完善理本体论,阐发义理之奥,建立一个精致、富于理性思辨的理学体系,把理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万物皆有理,如四时变化,所以为春夏,所以为秋冬,是自然界的规律。认为理寓于事物之中,主张理未尝离乎气,有理而无气,则理无所立。在总理和万理的关系上,朱子提出理一分殊的命题,理一和分殊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和依赖关系。

上一篇:周文化中的“德仁”思想,对儒家文化的产生有
下一篇:没有了